仲景健康网>仲景养生>养生常识

洗澡这件小事,弄不好影响大健康

来源: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:2013/11/28
1411
分享:
    洗澡不仅能清洁婴幼儿的皮肤,还能加速婴幼儿的血液循环,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,增强抗病能力。不过,别看洗澡是件小事,洗起来学问还挺多,抱的姿势要正确,水温要适中,尤其是给新生儿和生病中的小孩洗澡,更要注意。

  1 盖住耳朵防进水

  给宝宝洗澡的时候,要防止水流进宝宝的眼睛、鼻子和耳朵,以免引起中耳炎。洗澡时可以利用水往下流的原理,将宝宝的头略微抬起,让宝宝的身体呈向下倾斜的姿势,这样水就会向下流。为了保险起见,可以在宝宝的耳朵里塞入棉花,再用大人的左手拇指和食指将宝宝的左右耳朵分别向内盖住耳孔。

 
  2 洗澡频率看气温

  炎热的夏天,由于环境温度比较高,可每天给宝宝洗澡1~2次。春、秋季或寒冷的冬天,环境温度较低,在保持室温24~26℃不变的情况下,可每天洗1次。如室温较低,最好每周洗1~2次。冬天洗澡或擦洗时动作要快,以防新生儿受冻生病。

仲景牌六味地黄丸,滋阴补肾。用于头晕耳鸣、腰膝酸软、遗精盗汗。

  3 清洗别忘皱褶处

  在皮肤皱褶处,如耳朵后面、颈部、腋下、大腿根等处,要特别注意洗净擦干,以免发生褶烂面、湿疹等。头、脸洗好后,若新生儿脐带未脱落,可将新生儿托于手中,用毛巾擦洗身体,但不要让脐带沾水,以防感染。如脐带已脱落,可将宝宝放在浴盆中,在盆底垫一块柔软的浴巾或海绵,用手掌支起宝宝的颈部,手指托住宝宝的头后部,让头高出水面,然后再由上而下轻轻擦洗身体前面的每个部位。

  前面洗好后,翻转宝宝的身体,让宝宝的面部朝下,手指分开托在双侧腋下,清洗背部及肛门周围。所有部位洗好后,将宝宝包在干爽的毛巾中,轻轻将宝宝身上的水吸干,然后再把眼角、鼻子、耳廓等处擦干。

  4 特殊情况不要洗

  患病时

  发热、呕吐、频繁腹泻时,最好不要给婴幼儿洗澡。因为洗澡后全身毛细血管扩张,容易导致急性脑缺血、缺氧而发生虚脱和休克。

  发烧经过治疗退烧后的48小时内也不宜洗澡,因为发烧儿童抵抗力较差,容易导致再次受外感风寒而发烧。

  皮损时

  当宝宝发生皮肤损害时,诸如脓疱疮、疖肿、烫伤、外伤等,不宜洗澡。因为皮肤损害处会有创面,洗澡会使创面扩散或受污染。

  喂完奶

  喂奶后马上洗澡,会使较多的血液流向被热水刺激后扩张的表皮血管,使得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,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。此外,由于喂奶后宝宝的胃呈扩张状态,马上洗澡容易引起呕吐,所以洗澡通常应安排在喂奶后1~2小时内进行为宜。
  
  低体重儿

  低体重儿大多为早产儿,由于发育不成熟,生活能力低下,皮下脂肪薄,体温调节功能差,很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出现体温波动,因此也不宜洗澡。
相关阅读
网友评论
( 文明上网,理性发言。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。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。)0条评论
全部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