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景健康网>药品>调理脾胃>太子金

妈妈们长点心吧!别再给孩子胡塞食物了

来源: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:2016/08/01
3488
分享:
宝宝:管不住嘴,吃多了,肚子涨,肿么办?
专家分析:
    积食分两种,一种是有形的积食(即积食在表),另外一种是无形的、慢性的积食(即积食在里)。孩子连着吃了几次大鸡腿,又连着吃红烧肉,结果就肚子膨闷胀饱,这种情况属于积食第一阶段——积在胃。此时,孩子会出现肚子膨闷胀饱,胃口下降,大便有臭鸡蛋味道,嘴里有臭味,舌苔变得厚腻等症状。

宝宝:有个不懂事的妈,心累~每天就知道拼命地往我嘴塞食物~
专家分析:
    大多数家长不按照孩子的生理特点喂食,长期给孩子吃各种肥甘厚味,导致孩子的脾胃一伤再伤,中医认为胃收纳腐熟功能,长期食用肥甘油腻食物会加重胃的负担。脾具有运化功能,运化食物,水谷,长期超负荷的劳作,最终积重难返。这种情况属于积食的第二阶段——慢性的积食,积在脾(即积食已经伤害到脾)。
    此时的孩子,往往瘦弱不堪,毛发黄稀成绺,甚至肚子胀大,四肢却很瘦,胃口不佳,或者特别能吃却不吸收,容易腹泻,口中有味,舌苔厚腻,积食的状态反复出现。

宝宝:吃不下,咳嗽不止~要死了~ 
专家分析:
    积食会导致咳嗽,也就是中医上说的“食咳”。中医认为,脾为生痰之源,肺为贮痰之器。积食过久,脾胃虚弱,日久就容易生痰,导致咳嗽不止。
    食咳的小儿,大多有积食化热的症状,比如说肚子胀、不爱吃饭、嗳腐、口臭、手足心热、大便干结或便秘,舌质偏红、舌苔厚腻等。

宝宝:吃吃吃!本宝宝都发烧了还吃!吃不下啦~
专家分析:
    小儿积食容易引起发烧,这是因为吃的食物都停滞在“中焦”,积滞时间长了就会化热,热蒸于内,孩子体温就上去了。积食引起的发烧与感冒引起的发烧有明显的区别,只是体温高,常在37℃~38℃之间,孩子精神正常,但胃口不佳,对食物无明显兴趣,还有手脚心发热等症状。
    孩子一发烧,爸爸妈妈就会着急带孩子去看医生,给孩子用抗生素。其实,积食引起的低烧要避免滥用抗生素,只要给孩子多喝水,采取物理降温的同时,给孩子服用仲景牌太子金颗粒即可。
    其实,积食对孩子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,其危害也很多,不能一一列举。
    上文提到,积食会损伤孩子的脾胃功能。幼儿脏腑娇嫩,脾胃承担着对食物的消化及营养物质运化的功能。儿童成长对营养的需求旺盛,稍不注意就会加重脾胃负担,损伤脾胃,故治疗积食症状要同时考虑脾胃的调理,使脾胃功能尽可能回复到正常状态。
    市面上用于治疗小儿积食的药物多以中药为主,但儿童专用的比较少。而且有的含有槟榔等易产生副作用,或朱砂等重金属含量高的成分;有的功效单一,效果有限;有的治标不治本,消食了,但脾胃功能依然失调,积食很快又卷土重来。
    因此,专家建议,治疗小儿积食不仅要治“表”,更要治“里”。药物调理可选择儿童专用药太子金颗粒,具有消积食、增食欲、调脾胃三重功效,在消积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幼儿脾胃的调理。
    太子金颗粒由太子参、鸡内金、鳖甲、穿山甲等七味中药组成,安全有疗效。主要成分太子参又名“孩儿参”“童参”可以治疗脾气虚弱,胃阴不足;鸡内金是儿童消食健胃助消化良药;太子金颗粒也因此命名。另外鳖甲和穿山甲在调理脾胃的同时还可以补钙。
相关阅读
网友评论
( 文明上网,理性发言。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。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。)0条评论
全部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