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问

发起人:匿名发布时间:2007-11-23

听人说“秋冬进步,开春冒火”,是指秋冬不能吃补药的意思吗?还是哪些药能吃哪些药不能吃?

解答人
文明上网,理性发言。
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。
1 条评论
请先登陆
全部解答
仲景专家2007-11-26

您好,“中医养生十分重视顺应四时阴阳消长、转化的客观规律,保持人体阴阳与自然界四时阴阳之相对平衡,即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”, 身体就健康,否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,因此,“因时养生”成为中医养生的要诀。  
冬季是人体进补的最佳时节。“冬令进补,开春打虎”,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”,这两句谚语已在民间流传了几千年。这就是说,因为冬天脾胃消化能力相对较强,吸收较好。所以,身体较虚弱的人冬天应加紧进补,做好来年的营养储备,来年才会精力好、力气壮,而且不会生病。冬季由于自界呈现阴盛阳衰,草木凋谢,万物闭藏,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人体生化代谢和功能活动也相应地减弱,人体精气内敛,体表肌肤致密,这时进补最易吸收藏纳,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。人体在经历了春生、夏长、秋收三季的活动,体力有所消耗,肝脏功能和阴阳气血有所“透支”,到了冬季,特别需要休养生息,及时进补,来“还本付息”。  
一年四季春夏属阳,秋冬属阴,冬至属阴中之阴,阴寒最盛,加上冰封雪飘,寒风凛冽,易损人体阳气,必然使阴更盛,阳更衰,人体抗病能力降低,旧病最易复发,且病情加剧,甚则危及生命。每年都会有不少气管炎,哮喘老病人被寒风“吹”进病房。冬季也是“中风”、“心梗”等心脑血管病高发季节。故在寒冷的冬季,人们更应该注意养生,在冬至前后有针对性地服食膏滋药,对增强人体抗病能力,防止旧病复发,以及御寒防冻伤等都大有裨益。
“受补”还是“不受补”,关键在脾胃。脾为后天之本,只有脾胃功能正常,消化吸收能力才好,进补才能有效。而素来脾胃不好、脾虚消化不良的人,进补后承受不了,就会发生腹胀、不能消化甚至拉肚子等现象。胃寒的人也不能补,进补后消化不了,会发生腹痛。此外,肝郁、心情不好的人也不受补,进补后会腹胀。还有,胃中有火的人,进补后会感觉胃中吞酸嘈杂,恶心欲呕。上述这四种情况是冬不受补的最常见情况。对冬不受补的人,应在进补前先调理脾胃。
一般来说,脾气虚的情况最多见。素体脾虚的人经常食少腹胀、少气懒言、大便稀溏、肢体倦怠、面色萎黄、舌淡苔白,脉缓弱。这样的人应在进补前先吃一些健脾的药,比如参苓白术散,人参健脾丸之类,也可多用山药、扁豆、薏苡仁、白术等炖肉吃。等脾功能有所恢复、脾不虚时再进补,才能正常消化吸收。 
还有一些人,平素好食辛辣肥甘,日久化热生火,积热于肠胃,表现为胃部灼热、嘈杂、喜呃善饥,进补后,呃逆腹胀,不能消化,这属于脾胃有火的表现,进补前就应先清火,可用竹叶、麦冬泡水喝,或喝苦丁茶,或吃一点黄连片,或吃菜时多吃苦瓜、黄瓜、青菜,待胃火退后再进补。   老年人及儿童消化力比较弱,胃常有积滞宿食,而出现不思食或厌食,进食后胃部饱胀,口臭便臭,苔腻脉滑实。就应先消食和胃后再进补。方法是饭前先服陈皮、山楂、神曲等开胃药,饭后可服香砂养胃丸,身体较好的可适当服用平胃散或保和丸。平常可用炒谷、麦芽泡水喝。
特别需要提醒的是,有感冒人要先治感冒。冬天感冒的人很多,而且常常犯胃。外邪犯胃多表现为发热怕冷、恶心欲吐、不思食,可吃一点霍香正气散或生姜汤之类,待感冒好后,再吃神曲、陈皮、鸡内金之类的药物开胃和胃,等胃功能恢复后再进补。
欢迎随时咨询!

显示更多
已经到底了,请往上继续浏览

仲景健康微信公号

仲景健康网在线咨询与交流平台

版权所属:北京仲景之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    Copyright (C) zjjk365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

工信部备案号:京ICP备2024072414号-1

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:(京)-非经营性-2024-0024


站长统计

本网站敬告网民:网站资讯公供参考,
如若身体不适,请及时到医院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