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生活压力大,很多人作息不规律,或者生活习惯不好,非常容易出现肾虚的情况,最常见的就是肾阴虚和肾阳虚。肾阴虚、肾阳虚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,内容众多。
人体五脏皆有阴阳,而肾之阴阳是五脏阴阳之本。肾阴对各脏腑组织起到滋养、濡润的作用,属于物质性的;肾阳为人体活动提供了原动力,属于功能性的。如果说阳是人体的火气,那么阴就是人体的水分。两者互相依存、互相制约,维持人体生理的动态平衡。
肾脏阴液不足导致肾阴虚,肾阳相对亢盛,就表现出虚热,容易有五心烦热(就是两个手心,两个脚心,心口发热的感觉),睡觉的时候容易盗汗(就是睡醒身体有汗)。头晕耳鸣,腰膝酸痛、失眠多梦、咽干颧红、齿松发脱、形体消瘦、小便短黄或大便干结、舌红少津、脉细数,男子兼见阳强易举,女子经少或经闭、崩漏等。
肾阳虚衰,温煦失职,阳虚生外寒,会出现怕冷的症状,面色虚白,手脚冰凉(重者夏天也凉)。活力低下、易疲劳、记忆力减退、嗜睡、易浮肿,腰以下尤甚,小便清长,大便稀薄,腰膝酸痛、腰背冷痛、舌淡胖苔白,脉沉弱而迟。男子性功能减退,女子宫寒不孕、月经失调、小腹胀痛。
一般肾阴虚多发生于中青年人群,因为年轻人熬夜喝酒或者纵欲过度 ,容易损耗阴精。要补肾阴,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,方中重用熟地黄补益肾精,山茱萸温补肝肾精血,山药养阴补气,三味补药肾、肝、脾共补,化生气血,填补肾精。茯苓渗利水湿,牡丹皮清热活血,泽泻渗湿热,三味“泻药”代谢排浊,清泻虚火。
六味地黄丸作为滋阴之祖方,补中有泻,寓泻于补,对治疗典型的阴虚而有内热之证十分有效。
如果是老年人肝肾阴虚、精血亏损,或是大病、久病之后体形消瘦、肾水不足,真阴虚亏,可以服用左归丸,滋肾壮水,填精益髓。左归丸去除了六味地黄丸中的“泻药”,是纯补之方,补益肝肾之效比六味地黄丸更甚。
方中仍以熟地黄为重,滋补肾阴,山茱萸滋养肝肾,山药健脾滋阴。又添枸杞养肝明目,鹿角胶和龟板胶峻补精血,菟丝子、川牛膝补肝肾、强筋骨、壮腰膝。补而不泻,更适合纯虚无邪者。
肾阴虚、肾阳虚因为有相似的症状,比如腰膝酸软、四肢乏力、性欲减退等,所以很多时候不好分辨。总结下来就是:
肾阴虚燥热不安,盗汗,舌齿红,舌形瘦,容易腰酸,面色颧红。
肾阳虚畏寒怕冷,抑郁不欢,舌齿淡嫩,舌形胖,易出虚汗,腰痛,面色青白。
除此之外还可能怕冷又怕热,这一般是阴阳两虚。
肾虚多为长期积累成疾,切不可以用急于求成而用大补之药进补,或者用成份不明的补肾壮阳药物。如果自己不能确定的话,建议找专业的医生判断,不要自行服药。中医讲究对症用药,如果随意服药,很可能会适得其反,加重病情。
治疗肾虚要防治结合,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,少熬夜;健康饮食,少烟酒;保持好心情,控制情绪;平时多运动,活动筋骨。
肾乃“先天之本”,养好肾才能健康长寿。
文章来源:知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