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上睡觉前服用降压药容易导致意外

来源: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:2015/07/01
5831
分享:
    很多高血压患者有晚上睡前服降压药的习惯,他们往往是担心晚上睡着后血压突然升高发生意外,或以为服药后血压下降,就可以舒舒服服地睡觉。很多人不知道,这是很危险的。


    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为五大类,即利尿剂(氢氯噻嗪、环茂甲噻嗪、氯噻酮、速尿);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抑制剂(利血平、降压灵、盐酸可乐定);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(心安得、倍他乐克、苯苄胺);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(卡托普利、依那普利、厄贝沙坦);钙离子拮抗剂(硝苯地平、氢氯地平);血管扩张剂(肼苯哒嗪、长压定、哌唑嗪、呱氰啶)。具体用药,需要专业医师根据个体情况综合考虑再推荐最佳治疗方案。

    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是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的水平,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心、脑、肾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及其引起的死亡率与病残率。基于该目标,WHO-ISH高血压防治指南、美国高血压防治指南、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等均提出目标血压为:普通高血压人群血压应降至140/90mmHg以下,糖尿病或伴有肾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/80mmHg以下,肾病蛋白尿1g/d者血压应低于125/75mmHg。根据临床试验已获得的证据,收缩期性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水平,收缩压140~150mmHg,舒张压<90mmHg但不低于65~70mmHg,舒张压降得过低可能抵消收缩压下降而得到的益处。

    由于人体有昼夜节律的变动,当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时,血压一般可自然下降20%,而且以睡后2小时最为明显。许多降压药物的血药浓度是在服药后2小时达到高峰值,若病人在睡前服药,两者的作用合在一起,就容易导致血压骤然下降,并出现脑缺血。这对中老年人而言,易使血液凝集成血栓,加上血管硬化、管腔变窄,从而容易发生脑梗死,导致病人失语、失明、偏瘫等脑血管意外。

    所以,睡前尽量避免使用降压药物。另外要随时测量血压,勿使血压过低。
相关阅读
网友评论
( 文明上网,理性发言。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。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。)0条评论
全部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