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景健康网>仲景养生>四季养生

天气干燥,最容易上火,怎样养阴润燥防秋燥?

来源: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:2022/11/08
2328
分享:

入秋后,雨水开始减少,空气缺乏水分的濡润,气候会变得干燥起来,易生燥病。《医门法律·秋燥论》中云:“大意谓春伤于风,夏伤于暑,长夏伤于湿,秋伤于燥,冬伤于寒,觉六气配四时之旨,与五运不相背戾,而千古之大疑始一决也。”《黄帝内经》中也曾提及“秋气主燥”这一观点,可见秋季理应防秋燥。 

 

燥,在中医上又称燥邪,其属六淫之一。

 图片6(1).png

从来路上讲,分外燥和内燥。


外燥本指自然界干燥的气候或环境状态,多发生在秋季,其属六气之一,会使正气虚弱或体质阳盛的人发生疾病,正因如此,外燥便成为了致病的因素,易伤人津液和侵袭肺脏。

内燥则指因各种原因引起人体内津液精血耗伤而形成的燥证。

 

外燥的性质有寒热之分,又可划分为温燥、凉燥。初秋时节,仍有夏热的余气,燥邪容易与温热结合侵犯人体,因此易生温燥,常见症状有风热咳嗽、发热、口干口渴等。深秋临近冬天,燥邪容易与寒邪结合侵犯人体,多见凉燥病症,如风寒咳嗽、头痛、鼻塞、咽干唇燥、苔白少津等。

 

由上述可见,秋季应养阴润燥,那具体该如何做呢?


l 作息规律

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:“秋三月,此谓容平。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,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,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,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;逆之则伤肺,冬为飧泄,奉藏者少。”

 

因此不可熬夜,熬夜伤阴,易患燥邪,从而百病生,要早睡早起,养阴敛阳。

 

l 饮食进补

进食一些富有营养、易消化的食物来调理脾胃功能,如新鲜的水果、蔬菜、豆制品等,多饮水、牛奶等,以此来预防秋燥,多吃滋阴润肺、防燥养阴的食物,如食梨、苹果、葡萄、百合等,还可以吃些去燥降火的食物,如鸭蛋、海带、银耳、莲藕等。

 

秋季还应及时“贴秋膘”,为秋冬寒冷储存能量,但需注意,秋季人的肠胃功能较弱,一些肉制品等高蛋白食物要适量食用,过度食之则会影响人体肠胃功能。

 

l 适当锻炼

可以进行一些户外活动或者体育锻炼,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、加快新陈代谢,增强人体抗病能力,运动量依个人情况而定,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即可,如爬山、散步、打羽毛球等。

  

 图片7(1).png

l 调畅情志

秋季容易有悲秋情绪,在中医上,又有七情致病一说,因此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,及时宣泄积郁之情。

  

此外,秋季是阳气渐收、阴气渐长的季节,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,养阴润燥防秋燥的同时还可以收敛阳气,避免冬季肾虚。

 

若出现肾虚应及时医治,可以选用药物有针对性的治疗,如肾阴虚可服用六味地黄丸。

 

六味地黄丸由地黄、山茱萸、山药、泽泻、牡丹皮、茯苓六味中药材构成,三补三泻,补重于泄,以补为主,肝脾肾三阴并补,熟地用量最大,以补肾阴为主,诸药配伍,有滋阴补肾的功效,可治疗腰膝酸痛、头晕耳鸣、失眠多梦、五心烦热、潮热盗汗、咽干颧红、舌红少津无苔、脉细数、男子遗精早泄、女子经少经闭或崩漏等症状。

 WPS图片-修改尺寸.jpg

以上便是秋季防秋燥的相关小知识,你学会了吗?

 

相关阅读
网友评论
( 文明上网,理性发言。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。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。)0条评论
全部评论
暂无评论